新闻中心 分类>>

咖啡品种汇总_百度文库

2024-03-11 06:48:3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咖啡品种汇总_百度文库(3)黄波邦:1930年,巴西在圣保罗产区发现红波邦与铁毕卡变种黄果皮图卡图自然杂交品种1952年推广种植。在巴西,黄波邦的产量高于红波邦40%,酸甜味优于红波邦,是精品豆的代名词。

  在高海拔地区,阿拉比卡种咖啡生长得最好,这种咖啡的风味比咖啡要精致得多,这种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只占咖啡全部重量的1%。罗布斯塔种咖啡滋味醇厚,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单株产量也很高。该种咖啡生长在低海拔地区。

  (4)蓝山铁毕卡:1720年法官移植铁毕卡到加勒比海的马丁尼克岛,1725年牙买加总督从马丁尼克岛移7000株到牙买加蓝山,经过200多年驯化,抗浆果病强。20世纪中叶引入巴布亚新几内亚、肯尼亚、印尼苏拉维西、,水土不服。

  (5)肯特:1819~1920年,英国人肯特在印度筛选出抗病强的变种,风味好,产量高。1940~1950年引入肯尼亚,但锈病重,至今澳洲和肯尼亚仍有少量纯种肯特商业栽培,印度较少。

  (1)稀布里多蒂膜:1950~1960年D′Oliveira博士,在帝汶发现阿拉毕卡与罗巴斯塔天然杂交且有生育能力的品种。1978年印尼引种称之为TimTim,经过多年驯化与苏门达腊特有的初加工处理,成为今日曼特宁的主力品种之一。

  (2)阿拉布斯塔(Arabusta):罗巴斯塔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阿拉毕卡杂交,基因、习性、风味接近罗巴斯塔,利用价值低。

  (1)中美洲盖萨(Geishai Central America):泛指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危地马拉、哥伦比亚栽种的盖萨。从坦桑尼亚引种到哥斯达黎加,1963年从哥斯达黎加扩种到巴拿马,2007年从巴拿马引种到哥伦比亚。盖萨有红顶和绿顶2个品种,红顶咖啡果成熟早,绿顶咖啡果成熟晚。哥斯达黎加的盖萨豆貌短圆(似SL28),清淡;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的盖萨豆肥大、宽而尖长,杯品最好;危地马拉豆尖长但豆粒较小,杯品比巴拿马弱。

  (6)K7:法国传教士在肯尼亚培育的抗旱铁毕卡变种,适宜低海拔干旱区域种植,品质好,在澳洲K7受欢迎。

  (7)黄果皮图卡图(Amerelo de Botucatu):最早在印度发现铁毕卡变种,成熟果皮,产量少,巴西有少量栽培,黄波邦就是黄皮图卡图与红皮波邦的杂交品种。

  绿顶、叶片宽大叶缘波浪状,产量比铁毕卡高30%,豆粒较圆短,莓果酸香厚实、奶油与香味明显、酸香味强,抗病差。

  (1)萨尔瓦多波邦(Tekisic):1949年萨尔瓦多选育,1977年推广,产量低(节间长),焦糖比一般波邦浓烈、水果味的酸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有引种。

  (2)卡杜拉:1935年在巴西发现,绿顶、叶片蜡质明显、节间短、果实成串,产量高,抗率病优于波邦。适宜高海拔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365wm完美体育。低海拔的巴西结果多死亡大,可采用遮荫或暴晒式密集种植。中南美洲海拔1500m的卡杜拉口感优于波邦,海拔1000~1200m的卡杜拉口感不及波邦。卡杜拉有红黄2种果皮。

  (4)蒙多诺沃:其意为“新世界”。1931年巴西在圣保罗产区发现红波邦与苏门达腊铁毕卡自然杂交品种。此品种树高体健,产量比红波邦高30%~70%,比铁毕卡高100%~240%。果酸较低,风味不差,但杯品界认为风味沉闷不明亮、酸味和甜度较低。巴西着名的大宗商品豆桑多士(Santos),多出自此品种。

  (5)卡杜埃:1950年,巴西用黄皮卡杜拉与蒙多诺沃杂交的矮生品种,红顶、节间短、产量比卡杜拉高20%~30%,耐寒抗风。此品种有红果皮和黄果皮365wm完美体育,黄皮杯品杂味重,红皮杯品干净。

  (4)鲁玉鲁11(Ruiru 11):1985年肯尼亚用稀布里多蒂膜与苏丹原生阿拉毕卡鲁米杂交所得。此品种抗叶锈病和烂果病,高产高杂味。

  (5)巴蒂安(Batian):2010年肯尼亚用SL28与鲁玉鲁11杂交。此品种有红顶和绿顶,树体较高,似SL28,豆粒比鲁玉鲁11、SL28、Sl34大,抗病高产美味。

  (11)S795:1946年印度用S288与肯特杂交的品种,在印尼称Jember。S288是S26的第一代,S26是大粒种与铁毕卡的杂交品种。S795抗病强,豆粒大,风味佳,是印度和印尼的主力精品品种。

  中粒种咖啡也称罗布斯塔种咖啡,原产于刚果和乌干达热带雨林地区。中粒种咖啡为异花授粉作物,其后代变异性大,优良品种的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或嫁接等方法进行。为常绿小乔木,植株高中等,树干粗壮;叶片呈椭圆形,长而大,质较软而薄;果实有圆形和扁圆形。不耐强光,不耐干旱和风寒,多分布于低海拔(<900m)地区,在生产性栽培中占20%左右。中粒种咖啡味浓香,但刺激性强,品质中等。较抗咖啡叶锈病,不易受天牛危害。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中粒种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分别为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越南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咖啡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地的中粒种咖啡种植也较多。我国的中粒种咖啡主要分布在海南地区。海南不仅具有火山岩土地,而且气候湿热,多雨,是国内最适宜种植中粒种咖啡的区域。目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已经培育出8个中粒种咖啡高产无性系,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平均产豆2032~3550.5kg/hm2,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良品种分别是:24、24-1、24-2、24-10、24-11、6、26和27号

  (8)马拉卡杜拉(Maracaturra):危地马拉用马拉哥吉普与卡杜拉杂交。此品种具有马拉哥吉普的水果味和卡杜拉的优质酸质、稠度极佳、花香浓、甜味够。

  (9)马拉卡帕卡马拉(Maracapacamara):用马拉哥吉普与帕卡马拉杂交。俗称“巨型豆”,每粒生豆重11 g,产量极少,烘焙和研磨都是大问题。

  小粒种咖啡也称阿拉比卡种或者阿拉伯种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学名Coffea arabicaLinnaeus。这种咖啡的果实很小,种仁也小,故称小粒种。小粒种咖啡是自花授粉作物,种苗用种子繁殖,株型矮小,较耐寒和耐旱,在生产性栽培中占80%左右,多分布于高海拔(1300~1900m)地区。小粒种咖啡的气味香醇,口感馥郁细腻,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型,品质较好,是咖啡中的上乘品种,一直是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产品。但小粒种咖啡易感咖啡叶锈病和易受天牛危害。世界上着名的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在巴西、哥伦比亚、夏威夷、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埃塞俄比亚、牙买加和肯尼亚等地。我国小粒种咖啡主要集中在云南和等地区。

  (3)帕卡斯:1950年在萨尔瓦多叫帕卡斯的农民发现,比卡杜拉矮、节间短,风味佳,抗旱耐风,海拔600~1 000m适宜种植。

  (4)薇拉洛柏(Villa Lobos):哥斯达黎加知名咖啡家族薇拉洛柏的庄园发现半矮生波邦变种,果实耐强风,适应贫瘠土壤,产量好,果酸温和,焦糖香气凸显。

  (5)薇拉莎奇(Villa Sarchi):1950年,哥斯达黎加莎奇村(Sarchi)发现波邦种矮生树,适宜高海拔种植,杯品似波邦,焦糖明显、果酸有劲,产量不高。

  (6)哥伦比亚(Colombia):1982年哥伦比亚用卡蒂膜与卡杜拉回交,经过10多年的培育,消除杂味。近年推出改良品种“卡斯提优(Castillo)”,其是用哥伦比亚品种与阿拉毕卡多代回交。

  (7)埃卡突(Icatu):其意为“非常好”。巴西用阿拉布斯塔与稀布里多蒂膜和卡杜拉多代杂交培育的优质品种。1993年巴西推广种植,产量比稀布里多蒂膜高30%~50%,抗叶锈病,习性及基因似阿拉毕卡,豆粒较大,黄皮埃卡突是黄皮波邦杂交,甜度不错。

  (6)波邦尖身:1810年在法属波邦岛发现,矮生型,豆尖瘦,似发育不良的瑕疵豆,产量是波邦矮生型中最低的,体弱多病;咖啡因含量为小粒种的一半,带有荔枝和柑橘味。

  (7)摩卡(Mokka):也门摩卡矮生型,咖啡豆小,咖啡因含量低(约占豆重的0.9%~1.1%),与波邦尖身遗传性相似。

  (8)SL28:1930~1940年,肯尼亚培育抗旱波邦与铁毕卡等品种杂交选育,多数为绿顶,少数为红顶,产量高,抗病差,莓果味浓。与巴西黄波邦、蒙多诺沃和牙买加蓝山同时杯品时,SL28厚实度一枝独秀。

  (7)帕卡马拉:1950~1960年,萨尔瓦多用帕卡斯与马拉哥吉普杂交。豆体比马拉哥吉普豆大70%~80%,小圆豆为12%。豆平均长1.03cm(一般豆0.80cm~0.85cm),豆平均宽0.71cm(一般豆0.60cm~0.65cm),厚度0.37 cm。2004年扬名,多变的水果香酸与甜感,厚实度与油脂感佳,风味优于马拉哥吉普豆,折服全球杯品师365wm完美体育

  咖啡是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属(Coffea)植物,属园艺性多年生的经济作物。咖啡树有3大原种系统具有商品价值,分别为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中粒种咖啡(Coffea robusta)、大粒种咖啡(Coffea liberica)。以这3个原种进行研究和开发,全世界共开发出了100多种咖啡品种,小粒种占到76%,剩余的为中粒种和大粒种。小粒种是咖啡属下唯一的四倍体植物,其余咖啡属均为二倍体。

  (3)卡蒂膜:1959年D′Oliveira博士,用卡杜拉与稀布里多蒂膜杂交。1970~1980年各国大力引进栽种,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印尼称之为Ateng,巴西、印度、哥斯达黎加的农业研究单位推出不同形态的卡蒂膜,如T5175、T8667、LC1662、H306等。卡蒂膜杯品有杂味,除印尼外,其他国家生产的豆无法打进精品圈。

  红顶、叶片狭长、分枝长,与主干成60~90度(枝叶下垂)、节间长、树体锥型,产量低,豆粒较大尖长,酸甜苦味均衡(海拔低于1000米易有木质味),抗病差。

  (1)马拉哥吉普:1870年巴西发现,豆粒比一般咖啡大三倍,海拔1000m以上的豆子,风味优雅干净,水果味明显,酸味剔透;海拔600~900 m,风味有不干净的杂味。巴西、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少量种植,产量少,豆粒大初加工困难。

  (9)雷苏娜(Rasuna):1970年印尼苏门达腊用铁毕卡与卡蒂膜杂交驯化的抗病品种,杯品不佳。

  (10)Slection 9:简称SL9,1979年印度培育,用卡蒂膜与引自埃塞俄比亚野生阿拉毕卡杂交,其具有抗病强,风味佳,是印度知名的美味品种,打入精品咖啡。

  (2)侏儒铁毕卡:原生埃塞俄比亚,19世纪荷兰种植印尼的苏拉维西深山,风味香醇甜蜜、果酸柔顺、香,似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比印尼的苏拉维西Toraja更佳;中南美洲常见的帕切(Pach)和圣雷蒙(San Ramon)风味平庸,矮种铁毕卡基因不同。

  (3)柯娜铁毕卡:夏威夷的铁毕卡来自危地马拉,风味为干净的酸香与甜感,现在也引进卡杜拉和波邦种植。

搜索